这几天看了很多分析俄乌战争以及欧洲地缘政治历史和当下形势的文章,有批评北约的,也有批评俄罗斯的,有从现实主义的视角分析的,也有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分析的。前者认为乌克兰作为一个紧挨着“北极熊”的小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味靠拢北约威胁俄安全利益,最终被打击是咎由自取;而后者人认为俄罗斯出于“可能的威胁”悍然军事打击一个主权国家,无论如何是霸权行径。这些分析都各有各的道理。
但我关心的是,中国的国家立场是什么,以及中国许多网民中表现出的那种一边倒的挺俄立场,甚至是一种很麻木的把战争当儿戏的犬儒主义心态,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俄乌战争让中国陷入了两难,对我国的外交构成了挑战。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一方面强调我们捍卫联合国宪章和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基本原则的立场从未改变,一方面又拒绝用“入侵”一词形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这显然是一种平衡策略。但这种策略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一方面,无论俄罗斯的安全关切多么紧迫,在乌克兰尚未对俄构成实际的迫在眉睫的威胁的情况下,悍然发动战争,通过暴力手段去“修理”一个不听话的邻国,对一个得到联合国承认、与我国有正式外交关系、且在军事等领域与我国有友好合作主权国家实施全方位的军事打击,这无论如何已经与作为我国外交政策核心的“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是相抵触的。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我国不向国际社会强调反对军事打击的态度,那就是自己反对自己坚守的原则,以后我国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基础将遭到削弱。
另一方面,考虑到中俄的特殊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反对西方霸权方面的共同战略利益,又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战争行为背后的现实考量表示理解,这一点已经在官方发言人的表述中多次得到体现。在这种逻辑上,我国把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归咎为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计划,虽然牵强但也是有点理由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协调第一点和第二点。前者是直接一目了然的事实,无论原因是什么,俄罗斯的确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了军事打击,这种行为也的确是与美国和北约在历史上多次的战争逻辑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对它所认为的“潜在的威胁”,不是通过和平外交的手段,而是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美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性区别。它们的逻辑是一致的,就是一种强权逻辑,谁的拳头大,谁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修理”那些不听话的国家,以牺牲别国自主权为代价来捍卫自身的利益。实际上,与美国一样,苏联历史上也是这么对待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中苏关系在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恶化,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的霸权主义。只不过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衰落大国,它无力搞全球霸权,但搞地区霸权,尤其是在自家后院搞唯俄独尊还是绰绰有余的。
跟历史上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立场一样,倘若我国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在此刻,自然也应该坚决反对俄罗斯的霸权主义,否则我们自己就是成了因为地缘政治利益而陷入“双标”的典型,以后还如何理直气壮地批评西方的霸权主义和虚伪?但倘若我们亮明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兰的立场,那无疑又会得罪俄罗斯,对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利,尤其是在西方加大对中国战略压力的形势下。
这种两难境地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深层逻辑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持续越久,对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国家利益的伤害就越严重,我们在国际社会的道德威信也就越被削弱。而且俄乌战争无疑会导致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彻底对俄死心,在国际政策上与美同步的可能大大提高,之前法德主导的所谓欧洲自主外交战略也大概率将被束之高阁,这对中国在西方内部搞连横合纵,拉拢欧洲将构成更大的挑战。
总之,这场战争对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我真的不知道网上有些网民高兴的是什么。俄罗斯无论是惨胜还是失败,国力必将大大削弱,以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毕竟兵凶战危,刀兵相见,受损失的还是经济,民生,各方面都会受到牵连,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制裁,澳大利亚制裁,现在连日本也要进行制裁,已经成为世界公敌,经济必将一蹶不振。一个大号朝鲜必然会胁迫我国为之进行更大的输血,而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政策在战后也必将得罪西方国家,受到西方国家的更大制裁与抵制,中国只能一边倒的转而与俄罗斯进行全面合作,中俄被捆绑在一架战车上与世界为敌,这样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民生上对中国都有百害而无一利,统一台湾更加遥遥无期。所以应该发挥中国的积极作用,保持中立地位,加大劝和促谈的力度,尽快结束战争,才是符合中国利益的最佳做法。从新闻上看,官方立场已经在逐渐转向了。在这种时候,媒体真的不能再瞎带节奏,发表支持俄罗斯的文章,对评论进行筛选,打压支持乌克兰的舆论误导民众了。
最后,至于网上那些言必称普京大帝,对乌克兰落井下石,甚至恬不知耻地调侃乌克兰女性,毫无同理心的中国网民,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祝愿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普京大帝统治之下的远东地区,也算是以另一种形式占领了被俄罗斯占领多年的国土。
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