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自媒体平台,一个名为“Dia~meet Internet friends”的频道,没有亮眼的订阅量,简介里“自我咨询”的说法看似普通,直到有人点开那些标注着年月日的视频,是一个荷兰男子对中国女性的系统性羞辱与炫耀:数千条与中国女性的聊天记录、未经打码的面容、跨越多个中国城市的“约会”轨迹,而他口中的“战绩”,竟高达7000多名中国女性。这场持续数年的闹剧,撕开了一个令人不适的真相:一些在本国步履维艰的境外人员,正将中国当作满足私欲的“狩猎场”。1993年出生的Dia,人生轨迹始终缠绕着困顿。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父母离异后被送进康复中心,自幼确诊阿斯伯格症的他在校园里饱受欺凌。在荷兰,他是约会软件上无人问津的边缘人,靠比特币投机维生却在2018年亏损50万美元;
甚至需要借宿朋友父母家,靠参与自闭症药物试验攒钱——这样一个在故乡举步维艰的人,却在中国找到了扭曲的“存在感”。2019年,Dia通过语言交换软件将目标投向中国女性。凭借外国身份和蹩脚中文,从四川乐山的第一个约会对象,到青岛街头刚见面就搂抱的女性;从把水果送到酒店床榻的女大学生,到自称处女想托付第一次的兰州姑娘;从要求做艾滋病检测的长沙女性,到明知他与别的女性约会她人仍投怀送抱的身影……他的足迹遍布四川、上海、深圳、湖南、山东等多地,视频里赫然记录着与不同女性的聊天记录、见面画面,甚至包括已有男友、已婚者,乃至16岁的未成年人。疫情期间滞留日本的他狂躁不已,抱怨“无法来中国约见”,换用新的社交软件继续纠缠;2024年初,重踏中国土地后,他的第一站仍是与女性在酒店会面,甚至在视频里嘲讽中国男性“嫉妒他的外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对隐私的践踏。他从不给视频里的女性打码。那些未经修饰的面容、私密的对话,被他当作“战利品”标上年月日,展示给海外观众。当有人质疑时,他竟威胁要把更多内容发到色情网站:“不露脸,故事就讲不下去。”有女性在事后才发现,自己被偷拍的画面成了他向海外观众炫耀“中国女性易上手”的素材。Dia在视频里得意宣称“和7000名中国女性聊过天、约过会”,即便有人质疑“榨干他也凑不齐这个数”,但从他展示的聊天记录、行程轨迹和不同城市的约会视频来看,“批量猎艳”是不争的事实。他甚至自曝第一个约会对象就没戴安全套,还曾在留言区承认感染艾滋病,后来又翻供晒检测报告,这种反复无常更添可疑。这起事件刺痛人心,并非要否定所有跨国交往。反对这种人,绝不是否定所有外籍人士。中国的开放包容,欢迎的是真诚交流的朋友、合法工作的人才,而非抱着投机心理的劣迹者。
但Dia的存在,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部分人对“外国身份”的过度滤镜,正在成为被利用的漏洞。那些被卷入其中的中国女性,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被所谓“异域魅力”吸引,有的甚至付出了真心,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他人视频里的“素材”。当Dia在海外平台炫耀“战果”时,伤害的不仅是个体,更是对群体尊严的践踏。真正的平等交往,从不需要“仰视”或戴着“滤镜”。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尊重、真诚、守住底线,都是关系的前提。将“外国身份”等同于“优秀”,将“跨国接触”当作“炫耀点”,最终可能沦为他人的猎物。只有清楚认识自己和对方,相遇才能是平等尊重的,而不是一场虚假的利用。
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