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退不退?”
“不让我就‘拿证’了哦!”
防城港狭窄的村道上,奔驰女司机一声“亮证”威胁,让一场寻常会车变成了赤裸裸的特权表演。
对方车牌号一报,她的同伙当即爆出男子姓氏和老家门牌号。证件一亮,特权到位。公民隐私在权力面前,薄得像张草纸。
可更魔幻的才刚开始。
10天后深夜,派出所民警踏进当事人父母家门。一通电话命令砸过来:立刻删视频!向“亮证姐”道歉!
受害人反成“施害者”?视频删了,歉道了,删掉的岂止是画面?是公权力的最后一丝体面!
有人查证快如闪电,有人执法稳如泰山——稳在受害者的家门口。
派出所回应挤牙膏似的:“调查中”“看情况公布”。证件上明晃晃的“行政执法”四个字,此时突然成了国家机密。这证到底什么来头,能让特权裸奔至此?
最好笑的是防城港公安局的鸵鸟心态。当面对浪潮新闻的电话采访时,竟然表演一出电话出故障,听不到记者讲话的滑稽戏码!难道不接受采访就可以当做事件不存在?不接受采访,舆情就可以自行平息?
这种面对负面舆情时的灾难级表现到底是有恃无恐?还是草台班子所致?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呢?
公安机关手里的公权力本要斩谣言,稳秩序,如今却斩向了说真话的嘴巴。法治利剑,竟活成了捂嘴的脏抹布!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防城港这次用行动给出了标准答案。从“亮证姐”嚣张晒权到警察深夜逼删帖,一套流程丝滑流畅。公民监督权,到底妨碍了谁的利益链?
数据黑市里贩卖隐私要坐牢,公权力滥用特权查隐私却成“工作失误”?防城港曾有3人因卖信息被判刑,如今“亮证姐”若真是公权私用,该当何罪?
我们等待的不仅是“亮证姐”的姓名和证件编号,更是在等待一个回答:这满街的摄像头,是为盯紧百姓行踪,还是为盯住权力不越界?
删除键按得再快,也删不掉人心里的账。当执法者成了特权的守夜人,我们不得不问:防城港的天平,到底在为谁倾斜
赞(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