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笔——JK罗琳拒绝与“赫敏”和解:“我不是你妈!”
我不是哈利波特粉,JK罗琳和屈臣氏女孩艾玛沃森的“恩怨”在昨天之前我都不是很有关注的动力。
但是,昨天,我看到了JK罗琳那篇回应的长文,忍不住拍案叫绝,一股充盈的气体从胸腔中缓慢向外流淌,我似乎被什么感动,似乎想为什么流泪。
不愧是靠一支笔写进全球富豪榜,财富超越英国女王的作家,不愧是缔造哈利波特庞大系列的大神,这篇长文,绝对是顶级文笔,值得全文摘抄。
罗琳和艾玛的纠葛,大家可以去搜,相关话题,很多博主讲,讲的非常清晰。
简单概括,五年前,JK罗琳支持用生理特征作为界定“男性”和“女性”的标准,引起英国“跨性别群体”的不满,艾玛站在罗琳的反面,“哈利波特”的三位小主演
(现在不小了)都表示支持“跨性别者”,罗琳女士处境艰难。
娱乐圈、媒体、各类团体对她口诛笔伐,她甚至遭到了人身威胁,也差点被逮捕,还离开了英国。
今年四月份,英国最高法院对什么是女性做出了判决——只以生理性作为判断标准。
魔幻吧,以前是不以生理而是心理作为判断标准,就是一个人,哪怕ta有JJ,只要ta说,我心里认为我是女人,法律就认为ta是女人。
现在,有JJ就不能是女人。
社会舆论对JK罗琳的态度开始反转,艾玛沃森在最近的一期节目里谈及了往事,流露愧疚之情。
艾玛那一段话,说的非常绕,我英文不好,看的中文字幕,绕来绕去,她表达的是两个意思。
第一,我和罗琳只是观点不同,不影响我一直爱她。
第二,我没有机会和罗琳直接对话,造成了我们之间的误会。
刷屏的就是罗琳对这段话的回应:不接受和解。
态度委婉,礼貌有教养,甚至没有一丝的怨怼与抱怨,但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直戳要害,一针见血,刀刀致命。
她回应,艾玛的观点并不坚定,而变幻观点的原因,并不在于她认识的改变,而是“跟红顶白”。
说白了,大家拉踩罗琳时,她跳出来狠狠跺上几脚,当做“投名状”换取舆论对自己的关注与支持,大家对罗琳态度转变了,觉得罗琳原来坚持的是“对”的,舆论风向转了,艾玛又跳出挤眼泪、做姿态,说自己只是表达观点,但是她一直感恩和爱罗琳。
这段文字看完,真的有一种坚定的力量感,它让人相信一些很俗、很土的话,比如:正义虽迟必到,吾爱真理。
它也让我期待,生活中必定会有美好,比如:喜极而泣、否极泰来、人间正道、塞翁失马。
放出长文(网络译文),建议反复阅读,体会世界顶级作家的封神文笔。(括号中是我的理解。)
我看到关于这件事的很多评论,所以我想谈几点看法。
我并不认为曾经扮演我创作的角色的演员就必须永远同意我的观点。
(我不需要你和我观点一致,你有权表达你的观点)
这种想法就像我现在还要去问我 21 岁时的老板我应该持什么观点一样荒谬。
艾玛·沃特森和她的同事们完全有权利支持性别身份的意识形态。
这些信念受法律保护,我不希望看到他们因为这些信念而面临失业、暴力或死亡的威胁。
(我因为表达我的观点受到这些威胁,我依然尊重你们表达和我相反的观点。)
然而,艾玛和丹尼尔在过去几年明确表示,他们认为我们曾经的职业关系赋予他们一种特殊的权利---甚至是义务---在公开场合批评我和我的观点。
(因为你们演了我笔下的人物,你们就认为自己有权批评我和我的观点。)
在《哈利·波特》拍摄结束多年后,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代表我创造的世界的实际代言人。
(我创造了哈利波特的世界,你们不是这个世界代言人,虽然你们认为自己是。)
当你从一个人十岁起就认识他们时,很难摆脱某种保护心理。
直到不久之前,那些巨大可怖的电影摄影棚,那些身在其中需要被温柔指引着背诵台词的小孩子们,依然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画面塑造,细节描写,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我对小演员有感情。)
在过去几年,我多次拒绝了记者邀请我对艾玛发表评论,特别是在《J.K.罗琳的巫师审判》节目中。
讽刺的是,我告诉制作人,我不希望因为我说的话而导致艾玛被追责。
(我依然保护“小演员”艾玛,从来没有评论过她。)
附件视频中的电视主持人提到了艾玛的“所有女巫”演讲,事实上,那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但演讲之后的后续事件比演讲本身更让我受伤。
艾玛请人转交了一封她亲手写的便条给我,里面只有一句话:“我为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感到非常抱歉”
(她明明有我的电话号码)。
那段时间正是针对我的死亡、强奸和酷刑威胁达到顶峰的时候,我的个人安全保障不得不大幅提升,我一直担心家人的安全。
艾玛刚刚在公开场合为火焰浇了更多油,却认为她的一句关切就能让我感受到她基本的同情和善意。
(艾玛落井下石,火上加油,一边在我和家人被人身威胁的情况下依然表达对我不利的观点,一边又期望写张小纸条就让我接受她的体谅,她明明有我的联系方式。)
像其他那些从未经历过贫寒潦倒和籍籍无名生活的幸运儿一样,艾玛对现实生活的了解极为有限,以至于她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她永远不需要去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她永远不会被安排在公立医院的男女混合病房。
我会很惊讶如果她自童年后还去过商业街的公共更衣室。
她的“公共洗手间”是单人使用的,门外还有保安守着。
她有没有在市政游泳池新设立的男女混合更衣室里脱过衣服?
她会需要一个拒绝保证全女性服务的国立强奸危机中心吗?会发现自己与一名通过性别认同进入女子监狱的男性强奸犯同住一间牢房吗?
(养尊处优、享受特权的艾玛,不能理解社会上那些普通的,甚至弱势女性的困境,不会理解承认“跨性别者”的心理性别会对其他正常女性造成威胁。)
我14岁时不是千万富翁。在写下让艾玛成名的书时,我生活在贫困之中。
因此,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明白,艾玛如此热情参与的践踏女性权利的行为,对没有她那些特权的女性和女孩意味着什么。
(我在底层生活过,我知道没有特权的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各种危险。)
最大的讽刺在于,如果艾玛在最近的采访中没有宣称她爱我、珍惜我---我怀疑她改变态度是因为她注意到彻底谴责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流行---我可能永远不会如此坦诚。
(她对我改变态度,是因为最近社会开始同意我的观点了,“批评我”不像过去那么流行了。要不是她最近说“爱我”,我也不会写这篇回应。)
成年人不能指望一边亲近一种经常呼吁暗杀自己朋友的激进运动,一边又主张自己有权得到这位昔日朋友的爱,好像这位朋友实际上是他们的母亲
(我不是你妈,你也不能一边让人对我捅刀一边说爱我,还让我相信你的爱。)。
艾玛有权不同意我的观点,也确实有权公开讨论她对我的感受---但我也有同样的权利,
而我终于决定行使它。
(过去,我从来没表达过我对你的感受,现在,我才决定,说。)
最后再感叹一句,背刺、落井下石、跟红顶白、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古今中外,皆同!
赞(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