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死亡一亿人?还是自己人干自己人的内战。
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不是一战、二战,而是太平天国运动,它造成了近一亿人凭空消失。
今天,我们就用数据和事实来还原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内战究竟是如何造成如此惊人的人口损失的?
首先,这个1亿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它靠谱吗?这个数字主要来自现代人口史学家的估算,他们的研究方法很科学,不是去数死了多少人,而是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人口统计数据。
清朝在1851年前有一次人口统计,大约是4.3-4.5亿人,而到了战争结束后的1873年,人口竟然低于4.3亿左右。这20多年里,中国没有计划生育,传统社会讲究多子多福,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长率,本来应该增加到4.8亿甚至5亿。那么,中间这六七千万的人口缺口去哪儿了?他们就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和间接牺牲品。而考虑到当时统计手段落后,大量流民未被计入,许多学者认为,总人口损失包括直接死亡和因战乱少出生的人口达到7500万-1亿是完全可能的。好了,人损数字可能差距并不大。
下一个问题更关键,这么多人。究竟是怎么死的?难道都是两军交战杀掉的吗?
第一大死因,并非战死,而是饿死。
战争引发的空前饥荒。太平天国的主要战场集中在中国的核心经济区长江中下游流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米之乡,这里原本养活了全国最多的人口,战争以来,壮劳力都被抓去当兵或民夫,田地大量荒芜。更可怕的是,为了饿死对方,交战双方都会故意破坏农田,毁坏粮仓,阻断漕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的“坚壁清野策略”,以及太平军后期的打粮,也就是到未受战火波及的地区抢粮,这直接导致了覆盖苏浙皖赣的超级大饥荒。
历史上记载,在安徽、江苏的一些地方,人肉论斤卖,价格低于猪肉。这不是小说,是真实发生的人间惨剧。饿死是这场战争中平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大死因,大规模屠杀,不分青红皂白的集体性报复。
这场内战极其残酷,双方都很少留俘虏。清军方面,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以剜目、凌迟等酷刑著称,攻破城池后经常进行屠城,理由是震慑反贼。
最著名的就是南京破城后,湘军三日之间避贼共10余万人,其中大量是无辜平民。
太平军方面,对于他们认定的青妖和不愿顺从的百姓,手段同样残忍,在这种杀红眼的氛围下,生命卑贱如草芥。
第三大死因,瘟疫与疾病。
瘟疫是战争的最佳盟友,大量尸体无人掩埋,在江南湿热的天气下迅速腐烂,引发了恐怖的大瘟疫。霍乱、鼠疫、伤寒等疾病在军队和逃难的流民中疯狂传播。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下,一场瘟疫造成的死亡往往超过一场大型战役,很多士兵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的。
第四大死因,庞大的流民潮。
一个被忽视的隐形杀手。为了躲避战火,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在逃亡路上,他们缺乏食物、衣物和住所,冻死、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许多家庭在逃亡过程中彻底解体,儿童和老人最先被淘汰。当我们把这四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饥荒加屠杀加瘟疫加流离失所,就能理解为什么人口损失会如此骇人听闻。所以,太平天国战争导致近1亿人口损失,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
他告诉我们:
一、内战的残酷性远超外战,他撕裂的是社会最基本的信任纽带,其破坏是全面性和根源性的。
二、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平民,无论口号多么崇高,战争一旦开启,最先被牺牲的永远是普通百姓的生命与尊严,百姓只是为战争发起者争取谈判的筹码而已。
三、人口统计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亡,1亿不是一个数字。是1亿次饥饿的挣扎,1亿次病痛的呻吟,1亿个破碎的家庭。
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渲染恐怖,而是为了铭记和平的珍贵。他向一座沉痛的警示中提醒着我们,那些为了权力将百姓作为工具的人,最终将立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
赞(84)